查看原文
其他

我为什么接受心理咨询?(上)

撸大包 撸大包 2021-11-24

我知道这篇推文很多人在等,也确实,网上关于心理咨询的分享,以理论/科普居多,即便是有以第一视角的个案分享,也多是经他人编辑,且多是短程的咨询。


很少有博主有这么长时间的心理咨询经历,且愿意把这部分拿出来分享。而我,刚好有切身体会,以及刚好,还会码字。那么我就来做这件事情吧,我想,这也是我作为博主的一部分意义所在。


但这篇推文,我不谈理论,仅以这长达半年(35次咨询)的沉浸式体验,来告诉大家这是一场怎么的向内探索旅程。


先说一个结论吧。


我觉得长程的心理咨询对我非常有用,从去年7月到现在,我的心理状态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。


在这过程中,我通过自述和咨询师的引导,逐渐发现了很多困惑的根源,各种关系的映射,也让我对身边的人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同理心,理解了很多人事物,放下了很多执念。


我个人觉得我现在所处的阶段是:部分意识觉醒了,当自己突然有某个情绪/行为/想法时,会立刻去思考动机/根源,恢复了一丢丢自信,有了一些力量。但还不足够,还有很多事情我不想也不敢面对,在未来碰到更大冲击时,有可能会抵挡不住,所以这个咨询关系还在继续。



关于这个话题,我写了个小目录:


// 我为什么要接受心理咨询?

// 具体的咨询过程是怎样的?

// 心理咨询是怎样影响我的?

// 到底值不值得去做(尤其是长程)?

// 如何选择心理咨询师及相关平台推荐?


但是,这篇文可实在太难写了!本来我是按照上面目录写的,想着全放一篇文里,结果写到一半,发现这个话题太大了,一篇肯定写不完了,目录上的后三点会留到下一篇。


如果希望这个系列继续更新,给我点个赞吧,爱你萌~




我为什么要接受心理咨询?

WHY 

这很正常


首先,需要明确一点,接受心理咨询很正常。


听到我去心理咨询,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我有病,别说你们,有时我自己都会本能地羞耻一下。


因为「有神经病才要接受心理咨询」的刻板印象,非一日长成,大家的思想都是经过漫长岁月的水滴石穿而形成,想改变认知,需要时间。


但还好,我会瞬间清醒过来:人的内心是非常复杂的,世界上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「心理完全没问题」的圣贤。即便是被认为「心理最健康」的心理咨询师本人,他们也是要定期接受咨询的。


每个人都人生这条路上,不断地修正自我,只是我用了「接受心理咨询」这个更快速/高效的方式而已。



在美国,心理咨询非常普遍,也非常便宜,大概就是1、2百人民币的样子(没记错的话),还可以走医保,希望国内也能等到这一天吧。


不过,我接受咨询这事,基本没刻意跟身边人提起,因为我知道他们肯定会有以上刻板印象,我懒得解释的同时,也不想听到否定的声音,所以索性不说。


正好,在这里,我可以用我擅长的方式,跟所有人聊清楚这个话题(我对公号是真的倾注了很多的感情啊,经常在这聊平时都不会跟任何人说的话,亲友们甚至需要看我写的文,才能知道我在想啥)。



具体原因


其次,我没患抑郁症,也没有任何精神方面的疾病,但从孕晚期到产后的一年间,我明显感觉自己被困住了。


产前,我确实低估了生育这件事的困难程度,对于我来说,它的最难之处,并非来自对养育新生儿的手足无措(其实一直有人帮我),更多的是它几乎触及了我所有关系中最底层/最内核的问题,而这些问题又几乎在同一时间浮出水面。


后来,我复工了,因「兼顾」而带来的艰难,又让这些问题进一步恶化,于是,我的生活一下子失衡了。


我是不是该换房?我是不是该离婚?我是不是该离职?离职的话,我怎么面对亲朋,怎么维持生计?还是应该放弃做博主?我是不是应该一辈子都符合父母的心意,那我自己呢?我应该做个日日陪伴的好妈妈,还是专注自我搞事业?……几乎所有产后妈妈们会遇到的内心煎熬,我都遇到过。


从前有多岁月静好,那段时间就有多胸闷气短。各种负面情绪轮番碾压。即便是很小的事,我都会突然爆发,难以自我调节。




当时我很清楚,单靠我自己的力量,是没办法破局的,我可以听播客、看书,拓宽自己的意识边界(Steve说的slogan),但除了看开点,我还能干嘛呢?


确实啊,听了很多的道理,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。看到别人勇敢地往前冲,改变、离开、重生,自己却没有一点勇气去抗争/做决定。


为什么呢?为什么我一点也不酷?为什么我根本无法自己做决定?为什么那么害怕?为什么一点自信都没有?只是因为没有财务自由吗?我太多困惑了。


于是,那段时间我的人生停滞住了,面对人到中年所需面对的所有问题,我很慌乱。我无法选择,无法改变,我没有力量,找不到出口。


当时我笃定,长此以往,那我的后半辈子一定会活在抱怨的无尽黑洞里,跟自己抱怨、跟家人抱怨、跟伴侣抱怨、跟孩子抱怨、跟朋友抱怨,跟全世界抱怨,我不但会毁了自己,也会毁了跟自己链接的其他人。


然后,到死的那一天,我一定会后悔,我来过这个世界。



最后的办法


于是,我开始尝试各种方法去做一些改变,找过情感关系类咨询、找过生命教练,不断输入心理学相关的内容,最后还是锁定了做心理咨询。



那时我认为「梳理清楚一团乱麻的内心,恢复内心秩序,重塑自我,成为一个能够掌控自我的人」是一件重要且紧急的事情,它的重要程度几乎被我摆在了最高位置。


因为这关系到我以后所做出的每一个决定,关系到我的每一段关系,关系到屁屁的成长,关系到我自己的未来,关系到我生为人的价值和意义。


所以,即便削减掉其他的消费,我依然会把预算留给心理咨询。长程心理咨询费用是很昂贵的,但我依然愿意尝试,因为这或许是当时的我的最后一根稻草了。


于是,去年7月,我正式开始接受心理咨询。





具体的咨询过程是怎样的?

HOW 

我的咨询师


我的咨询师并不是第一次就找到的,第一次找到的那位咨询师,我咨询完回去以后,就直接结束了咨询关系。


理由很简单,没眼缘,气场不契合,没错就是这么凭直觉hhhh。


我认为第一直觉不合适,就别浪费时间去找感觉了,毕竟咨询费不便宜,等到了实在不合适的时候,再换咨询师,再重新来过,损失更大。


很幸运,第二次咨询我就找到了喜欢的咨询师,她看着很和蔼亲切,眼睛小小却有笑意,嘴角时时上扬,反正一句话,就是我看着舒服,很有安全感,也愿意多说。


于是这段咨询关系开始了,我每周都会去见她一次,每次50分钟,同一个时间点,同一间咨询室。我个人更倾向于选择面对面的咨询。



咨询的方式


我对心理咨询的方式有一定了解,所以没什么排斥/戒备,可以完全跟随她的引导进行,很快就把所想全盘托出。


很多人以为的心理咨询是:我有困惑,然后去咨询,咨询师就会给出建议和答案,之后我就按照这些建议去执行就好。


所以,他们会说,没必要去咨询,因为「道理我都懂」,只是做不到而已,浪费那钱干嘛啊?



这是一个巨巨巨巨大的误区。


心理咨询不是听道理/讲道理的地方。咨询师几乎不太说话,主要是你在说,想到什么说什么,你的所有想法,包括愤怒/龌龊/自卑/自恋/贪婪等等,都可以说出。


你也许会好奇,我说有啥用?宣泄一番而已,还要我给钱,请问最后现实问题解决了吗?


有人甚至会说,你给我钱,我听你说啊。


这个问题(整个咨询过程到底是如何影响我的),我留到下篇细说。


总之,咨询的方式就是以「定时定点+你自述+咨询师引导」进行。



具体的过程


每个咨询师都有自己擅长的方式和领域,我咨询师遵循的是心理动力学派。


咨询期间,没有纸笔记录,每次就是从我的自由联想开始。


一进门,坐下,想到什么说什么,有时我甚至就「我为什么迟到」而聊出花来,探寻出某些想法背后的动机和行为的根源。



我记得在第3次咨询时,我回忆起学生时期被霸凌被容貌歧视的阶段,我一直以为自己对那些恶意完全无所谓了,但当咨询师共情说出那句“当时的你真的受到了很大的伤害”时,我整个爆哭。那时我才明白,在我还无法承受过多伤害的年龄,到底承受了多少。


直到现在,我还是会有容貌焦虑,对外貌非常在意,很害怕别人的否定。所以,我一直都没在公号露过脸(这期真的是真情流露,把各位当家人了),因为我还是害怕的。当某天我露脸了,或许就是我完全走出来的时刻了。


不过我今天能说出这些,也算是一个小小的进步了。


前期咨询完,尤其是大哭过的那几次,脑袋都是空的,很放松,就像做完spa或是运动完那样,周身舒爽,感觉很轻松愉快。


不过这样的体验,好像越到后面越少了,不知道是不是怨气没那么大,愤怒没那么多了,我猜大概是知道了越多的真相,就会越原谅这个世界和自己吧。



退缩期


前面10次咨询,大概都是在全盘说出各种糟糕的关系、无法解决的现实困境,以及回忆起童年时期受到的伤害。我也慢慢开始正视自己的过去,就是童年不太幸福的一孩子。



听过这么一句话:幸运的人,用童年治愈一生;而不幸的人,却用一生治愈童年。不知道是不是大多数人都属于后者,但至少在我看来,我以及我身边的大多数,都属于后者。


期间我也会听播客,自己有思考,学了一些新东西,也忙起来了。我就觉得好像宣泄完了这10次以后,我情绪慢慢好了,就不太需要心理咨询了(确实也是贵啊),然后我就跟咨询师提出,可不可以两周去一次。


当时她劝我不要在这个时候放弃,到了第10次左右很容易摇摆,但也正是这个阶段开始,心理咨询的作用才开始慢慢出来,需要进一步深入。



快速成长期


事实证明,她说的是对的,因为我真正感受到明显的变化,是从第18次左右才开始的吧。


这种变化怎么说呢,都是很细微的,有很多我甚至不知怎么用语言形容。


举个例子,有一回咨询结束后,我突然意识到:我妈跟我的关系,其实就是我跟梁同学的关系,我对我妈的想法和态度,就像梁同学对我的想法和态度,反之亦然。


所以这意味着什么呢?这意味着我在我自己的位置上,同时拥有了3个人的思想体验,也就是我真正拥有了换位思考能力,分别知道我妈和梁同学在面对我的时候,到底是怎样一种感受。这个就是在不断深挖的过程中自我察觉出来的。



于是后来,我要求把每周1次的咨询,改成每周2次,因为我很确定,这个方式可以帮助我,而对改变自我这事,我内心是很迫切的,想要尽快做到,所以提高到了这样一个频率。


直到现在,我都是每周见2次咨询师。



其实,每次咨询的形式都是一样的,也经常聊闲天,但无论怎么闲聊,话题总会不断深入,常常深到一个我本能就会排斥的位置。我也常常会跟咨询师探讨我跟她的关系,我面对她的一些感受,也包括一些心理学相关的探讨,包括心理咨询如何发挥作用等等。


每次咨询都是一场非常艰难的对话,一次非常赤裸/坦诚的深度交流。这样的场景,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,非常少有。也正因如此,它才能神奇地发挥作用(所以受访者对咨询师的信任感,也很重要)。


至于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,等下一篇吧~


周五愉快~
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